
馮志臣 馮志臣現在依然時時關注國家大事,關心國家發展。圖為馮志臣在家中學習黨的理論。 河北日報記者劉冰洋攝 人物名片 馮志臣,河北景縣人,1930年10月出生,1945年8月參軍,1950年10月入朝,1952年12月回國??姑涝陂g,先后任42軍125師33團3營7連指導員、3營副教導員、125師司令部作訓科參謀,多次立功。離休前任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訓練隊副政委。
1950年6月,朝鮮內戰爆發。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,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……1950年10月,中共中央艱難作出決策:抗美援朝保家衛國!
身上灰色的中山裝已經洗得泛白,一伸胳膊,衣袖上兩寸多長的裂口若隱若現。耄耋之年的王剛林從兜里掏出多年來一直珍藏的寶貝,剝開手帕、軟紙的層層包裹,將泛黃的紀念章捧在手心里,思緒又回到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。
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,曾在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戰爭中舍生忘死、立下赫赫戰功;在轉業地方后的60多年,他恪盡職守、默默做著楊靖宇將軍烈士陵園的“守陵人”,用一生點燃信念的火種,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。
陣地穩固下來了,可參加戰斗的志愿軍戰士傷亡慘重。整場對戰中,敵人一共組織了6次反撲,都被志愿軍戰士們打退下去。志愿軍老戰士孫景坤帶領鄉親改變家鄉面貌——閃光的軍功章在無聲述說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孫景坤在位于丹東市元寶區的家中。
孫景坤最終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,那時候人們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戰斗英雄。當時,161高地三面處于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,送彈藥上去要沖過十幾條封鎖線。1952年10月,在配合上甘嶺戰役的一場戰斗中,身為副排長的孫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。
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。為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,致敬“最可愛的人”,河北日報派出記者尋訪我省健在的抗美援朝戰斗英雄,傾聽他們講述那段浴血奮戰的難忘歲月。
河北日報
微信公眾號
河北新聞網
微信公眾號
燕趙都市報
微信公眾號
河北日報
客戶端